随着央视字少事大的报道。中美贸易谈判代表齐聚西班牙马德里,展开了中美之间的“第四次”贸易谈判。
中美马德里会谈开始
先来看本次谈判的双方代表,中国依然是那位重量级人物出马。而美国的贸易代表则是老对手财政部长贝森特,还有贸易代表格里尔。第一天,中美两国直接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会谈。
而6个小时后,贝森特透露出了内幕:今天的谈判结束,明天早上会继续进行谈判。
美国财长贝森特
很多就问,本次中美谈判到底会谈些什么内容?是会释放出一些实质性的利好?还是只是来装装样子?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度研讨本次中美之间的第四次谈判。码字不易,欢迎点赞,转发,收藏。
中美之间的第四次交锋
从中美谈判的历史来看,其实前三次的谈判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。
第一次中美谈判,双方撤销了彼此高额的关税,中美贸易从脱钩转为复苏;第二次的论坛谈判,中国拿出了稀土武器,美国被迫放宽对中国的高端芯片限制和制裁,关税结构顺延。
此前三次谈判,中美取得了重要成果
而在第三次的斯德哥尔摩谈判中,中美稀土供应链机制建立,芬太尼关税磋商启动,双方关税暂停90天,避免关税战升级。
很显然。中美第四次谈判并不会是过家家。毕竟6个小时的会谈怎么接触都已经足够。本次谈判的目的,就是为了和美国达成最新最重要的成果和共识。
那么,这次中美之间到底会谈什么呢?
首先是针对中国在美“某特殊企业”的谈判。此前的美国一直想要封杀这家企业。但是随着中国的反抗和干预,特朗普一直推迟出售这家企业的行政命令。而这项命令的期限将于9月17日到期。所以这次中国希望能够继续推迟,甚至结束这场出售的“闹剧”。
此前,中美在芯片和稀土方面已经达成共识。
第二点则是关税方面的谈判。
其实国外媒体的综合分析来看,中美关税想要实现大的突破难度很大。特朗普很多次表示对现在的关税情况“很满意”。而且对中国的“对等关税”已经算是目前全球内税率最低的一档了。所以双方估计暂时会继续维持这次的关税情况。
但是还有一个点需要值得注意,那就是特朗普最近对中国的“关税威胁”。
最近,特朗普为了尽快结束俄乌冲突,改变了此前的战略,转而向欧盟加税,它写了一篇《致所有北约国家和全世界的一封信》。信中的内容很简单:美国已经准备好制裁俄罗斯,但是前提是北约成员国同意从俄罗斯停止购买石油。
特朗普施压北约,要求其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
不仅如此,它还忽悠北约对中国加征最高100%的关税,因为中国长期从俄罗斯购买石油。等俄乌冲突结束以后,再取消这一决定。
这种呼吁和做法明显是对中国进行施压。触及中国的国家利益,所以这也是本次中美第四次谈判的关键点所在。
25%关税的90天期限,其实中美在第三次谈判中刚刚延长,所以我们不着急,未来的第五次还有第六次会谈才是一个比较适合的谈判时间。
特朗普访华是重点。
根据法国媒体的消息,中国已经正式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。并举行峰会。其实类似的消息已经传了很多。但是特朗普想要到访中国,需要一些“前置条件”。
2017年特朗普访华
因为特朗普访华需要做大量的准备,不是简简单单的沟通就可以的。这是非常重量级的会晤,所以需要两国代表进行谈判和磋商。在很多的文件,领域,细节方面铺平道路。
从目前看来,特朗普访华的概率很大。因为不管在稀土问题,关税问题,军事领域,中美两国的情况比2023年的冰封时期都要好的多。
再加上前几次中美谈判虽然激烈。但是双方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,所以只要磋商得当。那么特朗普访华是大概率的。
而就算这次没有谈拢,还有下一次可以谈。顺带还可以为中美在10月31日,在韩国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铺平道路。
2025年APEC会议
APEC峰会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会晤。两国或许能够在次期间通过会晤,进一步达成中美共识,从而促进中美两国关系的回暖。
当然,美国和中国为了这次谈判也想了不少“盘外招”。刚刚说的关税施压是一种,美国威胁对中医药品加征额外关税是一种,还有对中国企业新增23家实体清单也是一种。
美国的目的很简单,那就是尽可能的通过谈判获取更多利益。然后通过制裁来威胁中国让步。但是中国也早就熟悉了特朗普的“套路”。谈判桌不让步,对盘外招则坚决的反制。
总的来说,本次谈判其实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又一次重要节点。中美其实在半导体和制裁等领域有较大分歧。但是经过第一次中美“脱钩”以后。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,都有动力维持目前“谈而不崩”的局面。
本次中美交锋,谁能获胜?
面对最近美国的多次制裁,中国这次的反击精准有力。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,可以说我们的综合国力给的底气已经足够。而至于中美两国最后的协议能够签成什么样子?最终还是要看谈判桌上的较量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樱狼财经】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,欢迎点赞、评论,赞赏。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