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克兰近日高调宣布,正与菲律宾磋商出口其“明星”无人水面舰艇马古拉V5,甚至暗示这类“非对称武器”能帮助菲律宾在南海对中国形成有效遏制。
这个说法成功吸引了不少外媒关注。马古拉V5真能成为菲律宾对抗解放军的“杀手锏”吗?乌克兰在黑海使用它击沉俄舰的战例,是否就意味着这种战术可以在南海复制?
泽连斯基是铁了心要插手南海了,夸下如此海口,赌中方不敢对他态度强硬吗?
乌借菲律宾出海口,又是帮忙又是送武器
9月9日外媒消息报道,菲律宾与乌克兰正在就一项防务合作协议进行深入磋商,计划在年底前正式签署。这份协议的核心,就是乌克兰自主研发的马古拉V5无人水面舰艇。
协议内容不仅包括成品引进,还涵盖联合生产、人员培训、技术转让等环节。乌克兰计划派遣高级国防代表团赴菲磋商,预计10月就将签署谅解备忘录。
马古拉V5无人艇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视野,它早已在俄乌冲突中被广泛使用。乌克兰方面将其视为“非对称战争典范”,甚至形容它的作战意义堪比水面上的标枪导弹。
这艘长5.5米、重不到1吨的小艇,能以42节的高速航行800公里,携带高达320公斤炸药,具备一定的半自主作战能力,乌方表示,这类军备曾在黑海击沉过伊万诺韦茨号导弹护卫舰、库尼科夫号登陆舰和科托夫号巡逻舰等俄军舰艇。
乌克兰方面称,马古拉V5的最大优势是“极低成本与高杀伤力”的组合。一艘驱逐舰启动防御系统的成本,远高于制造一艘马古拉V5。哪怕只是迫使对方激活雷达系统、消耗导弹库存,马古拉的存在就算完成了战略目标。
这种成本理念,正是乌克兰主打的非对称战术核心。
但要注意的是,乌克兰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战果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军在黑海的部署方式相对松散,舰艇常年停泊、戒备松懈,缺乏有效的岸基雷达和立体侦察网络。这种条件下,马古拉V5才能发挥奇袭优势。而菲律宾显然不是乌克兰,南海也不是黑海。
菲律宾为何会看上马古拉V5?答案其实很简单:便宜、好用、看起来管用。对于预算有限、海军建设滞后的菲律宾来说,马古拉V5确实具有吸引力。它不需要大型船厂造舰,也不需要昂贵的导弹系统,几艘小艇加上远程操控,就能组建一支看起来像样的水面力量。
根据乌方提供的合作草案,菲律宾计划将马古拉部署在巴拉望岛外海、礼乐滩附近以及吕宋西南沿岸,配合小型补给舰及岸基通信站,构建所谓的无人网格战区。一旦发生冲突,这些无人艇将作为第一波打击力量,对解放军舰艇进行围攻、自爆或远程引爆。
从战术构想上看,菲律宾希望通过“低成本高频率”的方式,打乱中方在南海的部署节奏,迫使中国每次出动都必须应对潜在的多目标威胁,从而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。
但是这个设想存在根本性问题。中方海军的作战体系与俄军黑海舰队完全不同。中国舰艇普遍配备完善的近防炮、电子干扰系统、反快艇激光设备,以及全天候雷达和固定火力点。
南海诸岛部署的监控系统和感知网络也早已实现立体覆盖。任何尝试接近重要海域的目标,无论是快艇还是无人艇,都将遭遇多层次、动态化的拦截机制。
简单来说,马古拉V5在黑海能“偷袭”成功,是因为俄军防御有漏洞;但在南海,它面对的是一个几乎没有死角的侦察打击网络。
菲律宾借机表态,中国不可能坐视不理
乌克兰之所以大力宣传马古拉V5,是因为去年,乌军甚至成功利用改装版马古拉V5击落了俄军一架米-8直升机,并重创另一架,使用的是红外制导的R-73空空导弹,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水面对空打击。
这一事件被乌方吹捧为“海空作战历史性突破”。
再看菲律宾,自身工业体系薄弱,未具备大规模维护、更新和数据整合的能力。即使引进马古拉V5,也很难实现长周期、体系化作战能力。如果没有后续的情报支持、指挥系统升级以及通信加密保障,这些无人艇最终不过是“可控漂雷”,对中国海军构不成实质威胁。
从乌克兰的角度看,这次对菲出口马古拉V5,更多是一次“军工外交”的延伸。乌克兰在与俄持续冲突的背景下,急需拓展军品出口市场,提升其军工产品的国际影响力。马古拉V5作为其少数几种有实战“战绩”的平台,理所当然被包装成出口名片。
而菲律宾则希望借此在中美之间继续维持博弈的主动权。部署低成本无人艇,既能对外展示“自主防御能力”,也能在国内塑造“强硬对华”的姿态,不失为一种成本可控的工具。
但不管出发点如何,这种合作一旦落实,势必会引发中国方面的高度警惕。马古拉V5若在南海落地部署,将被视为对中国海上利益的直接挑衅。中国不可能坐视不理,更不会允许这种低成本袭扰平台在敏感海域自由活动。
一旦马古拉V5进入菲律宾实战部署阶段,中国在南海的防御态势也将随之升级。包括无人反制平台、电子干扰系统、近海雷达侦察圈等都会进行动态调整。
菲律宾想用马古拉撬动南海格局,可能只会换来更大的压力和更少的谈判空间。
乌克兰将马古拉V5塑造成非对称战争神器,菲律宾则希望用它在南海构建廉价威慑,但这场看似互利的合作,更多是一场各取所需罢了。
参考资料:
Ukraine offers combat-tested dronetechnology to the Philippines in new defensecooperation agreement.
9Sep,2025-11:44Naval News Navy 2025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